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新能源观察 | 《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解读
2024.12.06 | 作者:郑彦、陈敖 | 来源:新能源与新材料行业委
2023年8月17日,《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EU)2023/1542(Regulation on Batteries and Waste Batteries,以下简称“法规”或“新电池法规”)正式生效,并于2024年2月18日起开始实施[1]。这是一项针对电池全生命周期进行规范的法规,涵盖了电池的生产、使用、再利用和回收等各个阶段。该法规的发布对全球电池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约占全球电池产能77%的中国市场。
 
对中国企业而言,新电池法规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存。本文旨在介绍该法规的主要规定内容,重点讨论法规对中国企业在碳足迹、废弃物处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遵守新规,提升企业在欧盟市场的合规性与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法规要点一览

 

(一) 出台背景
 
早在2006年,欧盟便颁布了电池指令2006/66/EC,该指令及其后续修订详细规定了电池在限制物质、回收和标识方面的要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欧洲绿色新政(Green Deal)[2]逐步实施,电池指令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指令中规定的收集、回收和再利用目标难以实现;缺少整合技术创新和新应用的机制,难以跟上电池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电池作为可持续发展和推动绿色出行的关键因素,需要更加全面和严格的管理。因此,自2020年起,欧盟开始考虑制定新的电池法规,并在同年出台了欧盟新电池法规的相关提案,旨在规范所有在欧盟销售的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
 
2023年6月14日,欧洲议会以587票赞成、9票反对、20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欧盟新电池法规。2023年8月17日,《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正式生效。此次由电池指令升级为电池法规,旨在避免欧盟各成员国在将电池指令转化为本国法规时产生的差异,新电池法规在生效后将直接适用于欧盟成员国及其公民。
 
表1.1 《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实施时间表
(来源:工业互联网研习社)
 
(二) 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
 
从适用主体看,新电池法规适用于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电池制造商、生产商、进口商和分销商(统称为“经济运营商[3]”)。
 
从适用产品范围看,该法规适用于投放欧盟市场的所有类型电池(除用于军事、航天、核能用途电池),无论是在欧盟境内生产还是进口,无论电池单独使用或被纳入电器、轻型交通工具或其他车辆,或以其他方式添加到产品中。根据电池的设计用途,具体包括以下5类电池:便携式电池、启动照明及点火电池(SLI电池)、轻型交通工具电池(LMT电池)、电动汽车电池(EV电池)以及工业电池。可以看出,法规的重大改动在于将EV电池从先前电池指令里的工业电池中单独列出。此外,未经组装但实际投入市场使用的电池单元/模组也被纳入该法规的规制范围。
 
(三) 主要内容
 
新电池法规重点规定了信息披露、碳足迹、材料构成、供应链管理、收集与回收等层面。这一系列的规定或将给电池行业在欧盟地区的运营带来成本和合规制度要求方面的压力,法规也将使得欧盟电池市场形成新的绿色贸易壁垒。
 
1. 标签、标识与数字护照
 
新电池法规提高了对电池的信息披露要求,首次引入了数字电池护照、电池标签、二维码以及CE标识等内容。
 
根据法规,所有电池应附有含电池基本信息的标签,包括制造商信息、电池类型、化学组成,容量信息等内容。法规设定了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以推动电池行业向可持续和环保方向迈进。自2024年7月1日起,要求至少提供电池厂家信息、电池型号,电池成分(包括原材料和可再生部分)、碳足迹等。自2027年2月18日起,EV电池、可充电工业电池(>2kWh)和LMT电池在进入欧洲市场时必须携带“数字电池护照”。
 
据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介绍[4],电池护照是物理电池的数字孪生体,可实现对动力电池全供应链的透明化数字管理。电池护照可以记录电池的生产过程、材料来源、ESG评价和供应链数据等多项内容。法规要求每块电池都应标有二维码,消费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扫描电池表面的二维码获取电池护照记录的详细信息。
 
此外,自2024年8月18日起,在欧盟销售的电池产品必须加贴CE标识。通过在产品上加贴CE标识,制造商全权负责声明其产品符合适用的欧盟法规的基本要求,并已进行相关程序的符合性评估。因此,加贴CE标识的产品被视为符合欧盟安全、健康和环保的要求,可以在欧洲市场自由流通。
 
2. 废旧电池及材料的回收
 
首先,新电池法规进一步明确了电池制造商的生产责任延伸制度,要求电池制造商承担电池的全生命周期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废旧电池回收制度,在废旧电池收集网点提供废旧电池免费收集服务,组织废旧电池的免费收集、运输、再利用、再制造、处理和回收,收集废旧电池管理信息并向主管当局报告,承担因履行延伸的生产者责任所产生的所有费用等。
 
其次,新电池法规要求所有类型的电池都需附带一份报告文件,详细说明电池活性材料中钴、锂或镍的含量,以及电池整体含铅量,并报告每种电池型号在各电池工厂的该四种金属的回收利用情况。法规生效36个月后,欧盟将制定一套明确的制度,规定上述四种金属含量的计算和验证方法,以及报告的格式要求,为电池制造商、监管机构和最终用户提供清晰、统一的标准。
 
此外,法规还为生产新电池时使用上述四种金属的最低百分比设定了阶段性目标。[5]例如,对于电动汽车电池,自2031年8月起,EV电池中至少使用16%的回收钴、85%的回收铅、6%的回收锂以及6%的回收镍;自2036年8月起,最低比例目标将进一步提高,要求至少使用26%的回收钴、85%的回收铅、12%的回收锂以及15%的回收镍。
 
3. 供应链尽职调查
 
新电池法规中提出的供应链尽职调查要求已成为行业内的热点话题。随着对电池原材料需求的激增,欧盟要求电池的经济运营商不仅关注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还需确保其供应链符合环境和社会责任的标准。法规对电池经济运营商提出了严格的供应链尽调义务,具体包括:
 
(1)制定和实施供应链尽调政策:电池经济运营商需对钴、天然石墨、锂、镍及以上述原材料为基础的制造电池活性材料所必需的化合物进行供应链尽职调查,识别其可能涉及对社会和环境的风险类别,包含:空气、水、土壤、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职业健康与安全、劳动者权利(包括童工)、人权及社区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欧盟在环保和人权方面的立法动作频繁,尤其是在供应链尽职调查方面。2022年2月2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草案》,旨在强制要求所有成员国的大型企业及特定行业企业对其供应链中的人权和环境问题进行尽职调查。2023年1月1日,德国生效并实施《供应链企业尽职调查法案》,要求自2024年1月1日起,所有在德国拥有超过1000名员工的公司(无论行业)需持续分析并报告其自身业务及整个供应链中与人权和环境标准相关的合规情况。
 
(2)引入第三方核查:根据《联合国工商业与人权指导原则》《国际人权宪章》等国际公约,经济运营商需邀请第三方合格评定机构对其尽调政策及实施情况开展核查并出具报告。若合格评定机构认为经济运营商已适当履行尽调义务,则应出具核查合格文件。
 
(3)监督制度:经济运营商需要构建内部管理体系以支持电池尽职调查政策,将责任分配至最高管理层以监督电池尽调政策的实施情况,并将该系统记录保存至少10年;建立并运行供应链控制和透明系统,包括监管链或可追溯系统,以确定供应链的上游参与者;向市场监督机构提交第三方合格评定机构出具的核查报告,并每年审查和公布其电池尽调政策及第三方核查报告,以供公众查阅。
 
4. 电池碳足迹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定义,碳足迹是指衡量人类活动中释放的,或是在产品/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累计排放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6]电池产品碳足迹需基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来区分,包含原材料获取及预处理、产品生产、分销、回收利用四个阶段,由电池制造商基于新电池法规所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并由公告机构进行碳足迹核查。
 
法规要求EV电池、可充电工业电池(>2kWh)和LMT电池需提供碳足迹声明。碳足迹声明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制造商信息、电池型号、制造工厂的具体地址、电池碳足迹核算结果(以单位kWh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kg来表示,即kgCO2e/kWh)、新电池法规符合性声明的识别编号、以及产品碳足迹数值公布的网站链接。
 
上述三类电池的经营者需在2025年至2033年的不同时间节点逐步实施:(1)电池产品碳足迹申报;(2)在电池产品上标明碳足迹性能等级;(3)确保电池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碳足迹不超过规定的最大碳足迹阈值。
 

表1.2 电池碳足迹声明、性能等级和最大阈值实施日期
(来源:TUV白皮书-欧盟电池法规概览)
 
5. 性能和耐久性要求
 
新电池法规为电池性能和耐久性设定了明确指标,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电池制造商需确保其产品符合这些标准,并进行相应的认证和测试。以EV电池、可充电工业电池(>2kWh)和LMT电池为例,法规生效12个月后(即2024年8月),电池必须附带详细的技术文件,列明电化学性能和耐久性参数,如额定容量、电压、内阻及充放电循环次数,以确保电池的高性能和长寿命。
 
前文提及新法规的一大亮点便是引入数字电池护照,其也会向用户和相关利益方传达电池性能、耐久性以及与此相关的电池健康状态信息,了解上述信息对于电池的梯次利用及用户识别剩余价值至关重要。性能和耐久性数据通过电池护照传达给最终用户,为可持续和循环电池使用加码助力。
 
此外,法规还规定了固定式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要求,要求制造商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采取措施以确保产品安全。

 

 

二、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了364.6吉瓦时(GWh),同比增长22.3%。其中,中国企业表现强劲,宁德时代以137.7GWh的装车量和37.8%的市占率,继续领跑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比亚迪紧随其后,装车量为57.5GWh,市占率为15.8%,位列第二。此外,中国还有四家企业入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分别是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和欣旺达。[7]

 
表2.1 2024年1-6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
(数据来源:电池联盟 制图/维科网·锂电)

 

2024年1月至7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量达到了69.6吉瓦时(GWh),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5.2%的增长。尽管7月份动力电池的出口量出现了环比下降,但累计数据表明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在全球市场上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而仅从欧洲市场来看,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过去四年中国在欧洲的动力电池装机占比持续提升,2019-2022年分别为11.8%、16.8%、22.6%、34%。[8]

 

可以看到,欧洲市场已成为中国电池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之一。新电池法规的出台在推动欧盟电池产业健康绿色发展的同时也会对中国电池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加大出口难度

 

新电池法规的实施增加了中国企业向欧盟出口动力电池的难度。具体而言,法规对动力电池中再生原材料的使用比例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中国目前尚未建立相应的再生原材料使用认证机制,难以判断电池中再生原材料的使用情况及其比例,从而对出口业务形成阻碍。此外,法规对供应链尽职调查的要求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无形中提高了欧盟电池市场的准入门槛。在进口其他国家或地区生产的电池产品时,欧盟市场的经营主体可能会更倾向于评估电池经营者的供应链安全合规性,而非仅仅考虑产品价格优势,这将影响中国生产的电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中国企业在与欧洲买方签署销售合同时,需要特别关注合同中有关遵守当地法律规定的陈述与保证条款。鉴于新电池法规的生效,企业可能需要重新审查并及时修改已签署或即将签署的合同条款,以避免因不符合新法规要求而带来的风险。[9]

 

(二) 投资成本上升

 

新电池法规的实施将影响中国电池企业在欧洲市场的投资成本。首先,短期内,销往欧盟的产品必须符合碳足迹、电池护照、电池回收等方面更加严格的要求,特别是针对碳排放的相关规定或将强制出口企业进行零碳转型,推动生产技术向高效低能耗和环保低碳方向革新,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研发资源来开发环保技术或寻找更可持续的原材料供应链。

 

其次,合规成本的上升不容忽视。数字电池护照旨在确保供应链的透明度,出口企业将面临护照数据库建设、管理系统维护及国际统一标准构建等一系列挑战。其中,电池护照还将涉及敏感的供应链和环境数据,这对数据的隐私和安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需要采取适当的加密和安全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漏,不可避免会带来成本的上升,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门槛也将进一步提升。

 

此外,为了满足法规规定的电池性能和耐久性要求,中国企业可能需要增加对研发和生产的成本投入,包括改进电池设计、提高能量密度、延长电池寿命等,以确保产品符合法规要求。

 

(三) 法规衔接困难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大国,中国在欧盟新电池法规出台前,便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2018年2月,工信部联合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了动力电池在维修更换、回收、报废等阶段的要求,包括所有人责任、收集、贮存、运输及阶梯利用等方面,[10]但其与欧盟新电池法规的管理措施有所不同。

 

根据管理办法,中国电池回收的责任主体为汽车生产企业,而欧盟新电池法规则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回收责任机制,允许电池生产企业、进口商或整车厂商作为回收主体。两者在责任要求上也有所不同,管理办法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建立回收服务网点,负责废旧动力蓄电池的收集、贮存,并将其移交给协议合作的相关企业。相比之下,欧盟新电池法规则要求责任主体指定生产者责任组织,由其审核电池回收及处理企业的资格准入。

 

此外,欧盟新电池法规还规定了碳足迹申报、碳足迹性能等级和最高碳足迹阈值等要求,要求电池生产商提供详细的碳足迹数据以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而中国关于电池产业链的碳足迹研究在近两年才开始,数据基础相对薄弱,导致对产业链中碳排放问题的了解和认知相对迟缓,相关法律法规在这方面显得较为滞后。[11]

 

综上,可以看出,中国针对动力电池的回收和管理相对宽泛,并以整车生产企业而不是电池生产企业为主要的责任主体,而欧盟新电池法规则展现了更为直接和全面的管理措施。这种执行标准上的差异使得现有的中国电池管理办法可能难以完全对应欧盟新法规的严格要求,可能由此引发认证过程中的相互认可难题。随着新法规的正式实施,预计欧洲市场将出现众多新的认证机构,而这些机构所采用的认证方法和标准与中国现行做法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会为中国电池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带来额外的挑战和障碍。

 

(四) 促进绿地投资

 

一直以来,由于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地缘政治、逆全球化以及供应链和产业链等现实风险,我国整车制造商对在欧盟投资建厂保持观望态度。在过去两年中,包括蔚来、比亚迪、长城等国内自主品牌纷纷宣布进入德国市场,但主要还是通过贸易进口方式在当地销售中国生产的汽车。[12]

 

如前所述,欧盟新电池法规在电池管理体系和电池回收方式上的审查要求和标准与中国的电池管理办法存在明显不同。因此,如果企业意图进入欧盟市场,新电池法规的出台也可能会反向促使跨国电池企业以及中国整车制造商从企业战略层面进行资源投入,加大在欧洲本土投资建厂,培育熟悉当地市场、并有一定独立决策权限的一线管理层,以打造高度本地化的欧洲团队,按照欧盟新法规的要求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体系。[13]

 

此外,尽管中国在碳足迹标准和数据库建设方面尚存不足,但这也为电池企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遇,通过主导或参与国内及国际的碳足迹标准体系建设,中国企业有望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三、合规建议
 
随着出口领域的非贸易壁垒不断增加,意味着海外市场开始从单一维度的产品竞争升级到多维度的体系和规则竞争。在这样的战略转型背景下,中国企业在进军欧洲市场时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制定有效的合规策略,以避免由于不合规操作可能引发的经营风险,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在欧洲市场立足至关重要。
 
虽然在面对多元化且合规门槛高的欧洲市场时,企业面临环境保护、财税、产品安全、知识产权等多个方面市场准入的挑战,难以依靠单一的方法论应对,但仍然有一些“良药配方”或可为企业带来一定启示。
 
(一) 自主构建护照平台
 
在新电池法规的框架下,动力电池企业需要通过电池护照披露电池的基本信息、可持续发展情况以及使用数据等。然而,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可能导致技术、供应链等核心数据的泄露。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亟需开发一个独立、可控且安全的数据收集、整理、交互的电池护照平台。
 
目前,中汽数据已经引领了“动力电池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其核心任务之一便是探索实施中国版电池护照的可行性。[14]在全球范围内,超过120家企业,包括宝马、Stellantis、本田等主要汽车制造商,已经联合起来,计划推出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池护照系统。这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直接获取电池产品信息的途径,也为政府和监管机构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监管和监督工具。
 
可见,电池护照有望成为推动电池产业向低碳、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关键政策工具。鉴于此,深入研究电池护照及其相关政策,并强化对电池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已成为当前相关行业中国企业的紧迫任务。当然,在汽车行业迈向绿色转型的过程中,单靠车企自身的力量难以克服所有障碍,国内相关部门需发挥引领作用,积极构建和优化绿色数据中心和汽车动力电池信息平台。国内外市场的政策和标准需要实现有效对接,以促进信息共享和技术协同。
 
据悉,中国也已经在电池行业实施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15],并成功建立了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完善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包括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和再利用等各个环节,确保动力蓄电池产品的来源可追溯、流向可追踪、关键节点可控、责任可追究,以增强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 完善尽责管理路径
 
针对欧盟新电池法规的生效与实施,已经出海或有出海计划的企业应提前做好准备,可参考以下尽责管理路径,为未来的尽职调查打好基础,以确保顺利进入欧洲市场。
 
1. 综合尽职调查规划:企业需制定一个全面的尽职调查计划,覆盖电池产品从设计、生产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该计划应包括对供应链的深入评估,确保原材料采购符合欧盟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标准,同时对生产过程进行透明化管理,记录电池的基本信息、化学成分和碳足迹数据等。
 
2. 风险识别与优先级管理:通过内部审查和第三方审计,企业应对可能违反欧盟新电池法规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分类。针对高风险领域,如有害物质含量、电池性能和耐久性等,制定具体的缓解措施和管理方案,确保及时响应并降低潜在的合规风险。
 

图3.1 ESG风险优先级划分

(来源:TUV白皮书-欧盟电池法规概览)

 
3. 技术文件与合规声明准备:企业需准备详尽的技术文件,展示产品如何满足欧盟法规的各项技术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有害物质限制、电池性能和安全标准。同时,根据法规要求,起草并公布合规声明,证明产品符合所有适用的法规标准。
 
4. 供应链透明度与合作伙伴协作: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是满足欧盟新电池法规的关键。企业应与供应链上的所有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共享,并通过电池护照等机制,向消费者和监管机构提供电池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详细信息。
 
5. 持续监控、报告与改进:建立持续的监控机制,跟踪法规的最新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合规状况。定期进行内部审查,并向公众和监管机构报告尽职调查的进展和成果。此外,企业应根据监控结果和市场反馈,不断优化尽职调查政策和流程,提升产品合规性,确保长期符合欧盟新电池法规的要求。
 
(三) 借鉴头部企业经验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迈向国际市场的进程中,应当积极吸取行业领军企业例如远景动力和宁德时代的成功经验。这些企业通过早期的海外布局和与国际汽车制造商的战略合作,已经在欧美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小企业可以效仿其运营投资模式,特别是在产业链协同出海方面,通过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共同开拓并深挖海外市场的潜力。例如,远景动力目前正在尝试带领自己成熟的供应商一起出海,争取拿到更多仍处于蓝海范畴内的海外市场的份额。[16]
 
同时,面对欧盟新电池法规等国际碳壁垒,中小企业需提前规划,借鉴行业龙头企业的前瞻性策略,通过技术创新和全价值链的碳中和管理,实现产品的零碳排放,满足国际市场的绿色标准。例如,宁德时代广泛应用的持续发展透明度审核工具CREDIT便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高效透明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17]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需加速构建与国际互认的绿色低碳产品认证标准体系,以及低碳能源、低碳原材料、低碳运输的供应和认证制度。
 
 
四、结语

 

欧盟新电池法规已于当地时间2023年8月17日正式生效,但其诸多约束性条款的实施尚待至2025年或2026年开始。中国企业需充分把控好这段窗口期,重点关注法规针对电池可持续性和安全性、标签信息、废旧电池回收和管理及电池护照方面的合规要求,尽早评估自身的合规风险,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以确保产品符合欧盟的标准并择机开拓和扩大欧洲市场。

 

[1] See Regulation on batteries and waste batteries, at https://data.consilium.europa.eu/doc/document/PE-2-2023-INIT/en/pdf

[2] 欧盟理事会由2019年12月推出了欧洲绿色新政,其中包括的众多政策举措旨在帮助欧盟各国绿色转型,最终实现2050年气候碳中和的目标。绿色新政涵盖气候、环境、能源、交通、工业、农业和可持续金融等多领域的政策战略,彼此之间联系紧密。

[3] 经济运营商是《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一个专有名词,承担合规义务的主体叫做“经济运营商”(economic operators),涵盖制造商、授权代表、进口商、经销商、履行服务提供商或任何其他负有与该法规相关义务的制造电池、提供电池、将其投放市场或投入使用的自然人或法人。

[4] 《曾毓群委员:开展电池护照政策研究 实现动力电池全供应链透明化数字管理》,日报,2023年3月3日发布。

https://www.ce.cn/cysc/ny/gdxw/202303/03/t20230303_38422751.shtml

[5]  See EU Battery Regulation make new demands on industry, at https://www.stenarecycling.com/news-insights/insights-inspiration/guides-articles/eu-battery-regulations-make-new-demands-on-industry/

[6] 《小白看双碳 | 碳足迹概念、核算方法及评价标准解读》,中创碳投,2023年8月10日发布。https://mp.weixin.qq.com/s/ItcGD8ntqdUw-4BkiJ-Q8Q

[7] 《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 10:中企市场份额再扩大,出海效应显著》,21汽车,2024年08月09日发布。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40809/herald/f84d8e43053c7f5736298df8cb69082c.html

[8] 《专家解读 | 欧盟电池法正式生效!为什么电池护照那么重要》,数字化转型之路,2024年07月24日发布。https://mp.weixin.qq.com/s/2nN5dxl2_ya8j6lgU8QR_w

[9] 《欧盟电池新规如何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企业走出去》,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2023年09月13日发布。

https://www.allbrightlaw.com/CN/10475/6a791f2891c23615.aspx

[10]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加紧制定 行业将迎来发展机遇》,上海报,2023年06月25日发布。https://news.cnstock.com/news,bwkx-202306-5080878.htm

[11] 《欧盟<新电池法>设“门槛”,中国电池企业出海面临挑战》,时报,2023年10月10日发布。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999085.html?u_atoken=776fd5f681255045df94de57c80d44ae&u_asig=bbbf3

[12] 《微观 | 欧盟电池法案生效 中国电动车入欧要跨越多少门槛?》,时报,2024年08月21日发布。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953023.html

[13] 《欧洲市场机遇解读,中国企业出海欧洲不可错过的经验与洞察盘点》,36氪出海,2022年04月25日发布。https://new.qq.com/rain/a/20220425A05WQQ00

[14] 《欧盟新电池法将生效 国内电池企业直面三大挑战》,时报,2023年08月15日发布。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953023.html

[15]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逐渐落地,一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水平持续提升》,人民日报,2022年05月25日发布。

https://www.tongren.gov.cn/2022/0525/275371.shtml

[16] 《欣旺达、远景动力等二线电池厂商出海,转机在于何处》,维科网·锂电,2024年07月24日发布。https://libattery.ofweek.com/2024-07/ART-36000-8500-30641381.html

[17] 《宁德时代:<2022年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报告>》,2023年03月10日发布。

 
 

调配全所资源、长期陪伴客户的一站式法律服务

订阅我们
*
*
*
*
*
*
单击刷新
您感兴趣的业务领域(可多选)
您感兴趣的行业领域(可多选)
温馨提示:
提交本表单视为您希望收到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律师事务所行业研究报告、出版物。
免责声明:
您订阅的行业研究报告、出版物不代表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律师事务所就相关问题的法律意见。如您需要法律意见,请您向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士咨询或寻求帮助。
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